第1天
在貴州省黎平縣城南40公里,永從鄉政府西北面7公里九龍村和中羅村合稱三龍,侗語稱為“項”,從古至今-直流傳著 一個古老的傳說故事:相傳在遙遠的年代里,山水秀麗的黔湘桂交界地區的各民族都能歌善舞,部落村寨里人才輩出、歌譜成箱,歌的種類不僅名目繁多,而且風格獨異。長期過著平等、自由、和諧、自給自足生活的土著人,養成了愛歌、善舞的習慣,人們以唱歌為樂,以會唱更多的歌為榮。
三龍有古歌、贊歌、禮節歌、敘事歌、哭歌、兒歌、罵俏歌、款甲歌、情歌九大類,20余種。古歌(根源歌),又分為“祭薩歌”、“斗薩歌”、“遷徙歌”三種?!凹浪_歌”是每次開展大型“祭薩”活動之前,祭奠古代女英雄“薩歲”時使用;“斗薩歌”則是“祭薩”儀式開始時使用;“遷徙歌”則是用于介紹祖先落拓的歷史。贊歌,根據場合和對象不同,分為進門歌、進寨歌、鼓樓歌、敬酒歌、新屋歌、婚嫁歌、三朝滿月歌、祝壽歌等。三龍的贊歌尤其豐富。禮節歌,根據場合不同又分為攔路歌、開路歌、送客歌、答謝歌等。敘事歌,侗語稱“嘎井",即是敘事性故事歌,用以深入淺出地勸人為善,教育人們和睦鄰里、尊老愛幼等。
農閑期間,男女老少都圍在鼓樓內,歌師拿著把大琵琶自彈自唱;夏天,有時坐在寨中較為寬敞的坪子上一邊納涼、賞月,一邊聽歌師彈唱。因敘事歌既有故事情節又有彈唱音樂,故人們最樂意聽。
三龍哭歌有兩種:一是表演侗戲時,主人公在表述他們自己的悲慘遭遇,表達內心悲苦時的悲涼唱調;二是生活中親人過世,婦女們用歌哭訴哀思時的“悼歌”。
兒歌,又分禮節歌、道德歌、認知歌,在沒有書本的過去,是人們對兒童獨特而有效的教育方式。罵俏歌,是人們在娛樂之余相互斗嘴的歌,也有以挖苦、嘲諷為內容的??罴赘?,是用簡單明了的歌詞來闡述鄉規民約。“甲”就是三龍 侗寨過去制定的鄉規民約;“款” 是寨老處理大型糾紛的理論依據,實際上都是講述地方規約的歌類。
情歌,內容和演唱形式十分豐富,有吟詠大自然的,有抒發內心情感的,更多是男女之間相互訴說衷腸的歌類。
2001 年,侗族大歌隊出席中央電視臺春節文藝晚會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閉幕式演唱侗族大歌,也有吳秀芳、吳現蓮、吳現梅三位三龍侗寨大歌歌手; 2002年3 月,三龍歌手吳秀芳、吳現梅再次赴京,參加了中央電視臺“音樂廳”舉辦的90分鐘的侗族大歌專場音樂晚會,向世人全面地展示了侗族大歌的神韻和魅力……所以三龍的歌師、歌手,不僅把三龍推向山外,也把侗族大歌推向了世界。